中考专栏 - 哈尔滨市荣智学校【官网】

欢迎光临荣智学校官方网站!

1 2

联系我们

哈尔滨市荣智学校

招生热线:18004664699  18004661699  13845163225

联系电话:0451-82115998

学校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动街6号

学校官网:www.rzschool.net

微信公众号:哈尔滨市荣智学校

中考专栏

家长怎样帮助孩子顺利渡过中考关

更新时间:2017-05-10 11:03:58点击次数:3039次

 家长怎样帮助孩子顺利渡过中考关

 

哈尔滨市的中考日期定在62527三天,最后一天是朝鲜族考生的朝语文考试,非朝鲜族考生只参加前两天的考试。翻开日历,今天是418,距 625中考屈指可数,满打满算只有69天的时间了。而且一进入4月份,什么啰嗦事就都来了,其中包括:区、市初中升学调研测试即初中升学模拟考试,至少要进行4次,本区3次,市里1次,大凡负责任的学校校内也要进行模考,此外还有各区交流来的模拟考试题也要做、也要考,可以说今后一段时间是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题。这只是模拟考试,还有英语口语交际、理化实验操作考查即通常所说的“三项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毕业考试;政治、历史两门课程的结业考试;体育考试等等,以上这些都是每一名报考重点高中的考生必须参加、不参加不行的。可以这样说,今后一段时间,孩子们再想安静地坐在课堂里、不受任何干扰地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这60多天的时间,眨眼间就会过去,等到临考的那一天,家长们会觉得我们今天所讲的话仿佛还响在耳边。

    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各初中学校几乎都是在4月份全面进入总复习备考阶段。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压力巨大。在余下的这60几天的时间里,做为家长,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做些什么,来助我们的孩子们一臂之力呢?

    我打算从以下2个方面给各位家长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家长应该怎样看待中考?

二、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复习备考?

 

    下面,我谈第一个问题。

    一、家长应该怎样看待中考?

    这是一个家长对待中考的态度问题。现实中的家长对待中考的态度,或积极甚至关心极至,或消极甚至漠不关心。家长对中考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价值取向而在中考成绩中反映出来。实践证明,家长对中考保持适度的关注会对孩子的中考成绩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妨碍孩子中考成绩的提高。

    首先,家长要明确中考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亦即中考的意义是什么。

    有的家长也许会说,中考不就是一次普普通通的考试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中考对孩子来说可不简单!中考标志着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完结。中考是孩子人生旅途上的一个驿站,是孩子生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中考更是孩子一个崭新阶段、一种崭新生活的开始。

    中考还是孩子要跨越的一个重要关口。人这一辈子就是在过关,不知道要跨越多少道沟、翻过多少道坎。我以为该过的关必须过,否则将成为人生一大缺憾。这就是成长!过中考这一关并不轻松。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张。随着国家宏观教育体制的调整,小学生升初中实行免试入学,高考的“独木桥”业已拆除,遗憾的是这座“独木桥”又被搬到初中升高中这道关口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又在初中再现!所以有人形容说,现今是:小学晴空万里,高中多云转晴,而初中却是乌云密布。

    其次,家长要明确中考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考试。中考是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的简称,是政府举办的为上一级学校输送新生的一种选拔性考试。这里所说的“上一级学校”,是指基础教育范畴内的三类高中,即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而家长们所瞄准和锁定的中考目标通常是重点高中,而又以省重点高中为主。这也是导致家长“期望与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根源,家长的一切“烦”字,烦恼、烦闷、烦躁也由此而生,这必然要牵扯到家庭矛盾,必然要牵扯到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牵扯那才叫怪哩!

    中考的选拔性质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升入省市重点高中。“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哪一位家长不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升入重点高中?而现实是每年重点高中的招生数却不会有太大的突破,只能是渐进式的增长。每年哈尔滨市的初中毕业生都在十数万计,而重点高中的招生数基本上都在万人左右。哈尔滨市2017年重点高中招生计划还没有公布,我们以哈尔滨市2016年重点高中招生计划为例,哈尔滨市省重点高中计划招生8750人,比去年增加1190人。一中、三中、六中、九中、师大附中、省实验中学等省重点高中一批次各增加10人。如果说重点高中招生是优中选优的话,那么省重点高中招生就是尖中拔尖了,你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可能不错,但也有可能挤不进重点高中尤其是省重点高中的大门。这就是现实,是我们每位家长都必须面对的现实。

    其二,家长的期望值过高,而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甚理想或相差太远。最终我们每个家庭能否收到重点高中寄发的“录取通知书”,这不取决于家长的期望,而要由孩子的中考成绩来决定。那么孩子的中考成绩又是什么呢?每名考生的中考成绩从来不是由哪一个单一因素所能决定得了的,而是由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考生自身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的结果;考生自身因素又包括平时的学业基础、心理和身体状况以及临场发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运气,等等。重点高中的录取是水涨船高,最后只有涌到浪尖上的相对占少数的考生才能成为幸运儿。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人皆有之,也是人之常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为人父、为人母,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更有出息、更有造就?我所接触到的许多家长,他们都有着一个非常朴素的共同想法,就是希望把自己小时候没有实现的梦想,能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得以成真。我们虽不能说现实是残酷的,但现实是客观的,是我们所无法改变的。面对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若要使“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我们家长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能是对我们自己的期望值做出适当的调整,使之回归到正确的曲线上来,把我们的期望曲线尽可能与我们孩子的实际学业水平曲线相重合或者接近。

这样一调整,我们就可以摆脱掉无休无止的烦恼,我们就可以避免在家教行为上出现偏差。从某种意义上说,心态决定命运,心态决定成败!

 

    下面,我重点谈第二个问题。

    二、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复习备考?

    具体提出以下9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帮助孩子及早定向。

    到目前,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报考方向心里还没有谱。我接触到的许多家长,他们担心说多了会给孩子增加压力,索性就由着孩子去吧,至于报考问题到跟前再说吧。这种想法极不可取。一个简单的道理:学习目标明确与否,学习效果大不一样。

    这里讲的报考方向是一个初始目标,不一定要非常具体,最起码要把报考学校的类别定下来,是报考重点高中,还是报考普高、职高;若报考重点高中,是报考省重点,还是报考市重点;若报考省重点高中,要报考哪一档次的省重点。有的家长会问了,省重点高中还有档次吗?当然有!省重点高中的档次是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在人们心目中所形成的一种社会认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上是固定的。至于填报志愿时具体报考哪类学校、哪所学校,届时可以根据孩子所能够达到的学业水平状况来做最后确定。

    我建议家长要丢下顾虑,帮助孩子及早定下报考的方向,可以说现在正是节骨眼儿上。

    如何定向呢?

    ⑴家长可以参照孩子平时的学业水平来定向。要历史地看,现实地看,发展地看。从现在往前推,重点看近大半年孩子历次考试的成绩如何。既看分数也看名次,既看各科总成绩也看单科成绩,看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最好成绩是什么程度,最差成绩是什么程度,平均成绩是什么程度。根据我们的经验,平时学业水平中等偏上的学生,考入市重点高中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学业水平优等的学生,考入省重点高中不会有什么问题。

    ⑵家长可以就报考定向问题到学校征询老师的意见。我接触的许多家长,一边把孩子送到某所学校、某位老师的门下,一边又不信任学校和老师。社会上主要用升学率来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老师的教学水平。升学率至关学校的声望和老师的名誉,学校和老师比谁都更看重升学率,这也是情势所逼。许多学校采取了目标管理法,甚至下达升学指标,落实到每位老师、每名学生的人头上。没有办法,学校跟老师们算账,老师们就得跟学生“算账”:必须摸透每名学生学业水平的底子,这叫“吃透学情”。学校今年有多少学生、有哪些学生能考上省市重点高中?在学生走进考场之前,学校和老师已经心中有数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若说升学率是教出来的、考出来的,莫如说是算出来的。这样算来算去,学校和老师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看学生那是一看一个准儿,多少年来我们很少有看走眼的时候。换言之,谁最了解孩子?是家长吗?不是。有的家长可能不服气,“我的孩子我不了解,谁了解?”我也常听见有的家长到学校里找老师辩理:“你说我的孩子如何如何,我的孩子我最了解!”不能说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了解,但至少是不完全了解。一天24小时,你的孩子从早到晚有10来个小时的时间,是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渡过的,晚上孩子放学回家,只有吃饭是跟家长在一起的,接着是闭门温课、熄灯睡觉,等家长再见到孩子的时候新的一天开始了。你说谁最了解你的孩子呢?我想是不言而喻的。

⑶家长可以参照孩子市调研考试的成绩来定向。4月份举行的哈尔滨市初中升学调研考试,虽名曰“调研考试”,实际上是由市权威部门组织实施的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的一次初中升学模拟考试,从命题原则、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到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包括题型、题量、题的难易程度,等等,都贴近真实的中考。因此,本次考试的成绩最具参考价值,不但是报考定向的重要依据,而且是填报志愿的主要参照。调研考试结束后,市区有关部门会收集数据进行详细的质量分析,其结果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反馈给学校老师。一般情况下,学校老师也会把有关情况及时传达给家长们知道。调研考试结束后,家长要主动向学校老师了解情况,再忙也不要错过家长会。根据我们的体会,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市调研考试的分数,更要关注孩子市调研考试的成绩在学校、全区的位置,这后者更重要。因为,分数的高低与试题的难易程度关联要大一些,题难了、分数低一些很正常,题易了、分数自然就会高一些,而且对所有的考生来说要难都难,要易皆易;而排位的前后反映的却是考生真实的学业水平。省市重点高中招生数是一定的,你的孩子成绩排在什么位置实际上就决定了能够进入哪类学校、哪所学校。

 

    第二点建议:帮助孩子建立起信心。

    我教过的学生中有这样一名女孩儿,她也是我的老同学的女儿,当年参加中考升入哈三中统招,去年高考本来可以上清华,最后却选择了香港理工大学。在谈起孩子成功的“秘诀”时,我的老同学不无感慨地说,从小到大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起了自信并不断地强化它。他谈到,在整个初中阶段,家长和孩子平时很少把报考哪所学校挂在嘴边上,而私下里孩子却把“哈三中”三个字写在一棵树干上,每天上学、放学路过,孩子都要把这三个字用笔描上一遍。这件事是在正式接到哈三中的录取通知书后孩子才讲的。

    信心是什么?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建立起了信心,就会给自己施加了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就会形成一种达成目标的内驱力:相信自己能做到,就能做到;相信自己能成功,就能成功。反之,一个人对自己没有信心,肯定一事无成。

    信心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你说你能一口吞下一个大胖子,你有那么大的胃口吗?实力要与目标相对应。所以,前面我们要求家长要帮助孩子确定一个与学业水平相当、经过努力能够达成的报考目标。我所接触到的许多家长,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好高骛远的倾向,这对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很不利。

    信心是需要培养和激励的。如果不注意对孩子信心的培养与激励,我们会发现,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随着一次次考试,孩子越考信心越不足,越考越沮丧,最后把仅存的一点信心也丧失殆尽了。

    信心不但需要培养和激励,信心也是可以培养和激励的。那么,家长怎样来帮助孩子树立起信心呢?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有信心,家长自己必须要有信心。家长要耐心地跟孩子一起分析,让孩子确信自己的报考目标是没有问题的,经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达到的。如有必要,可以请老师一起跟孩子谈。有时候家长的话,孩子不见得能够听进去;而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足可以帮助孩子把失去的信心重新确立起来,就此改变了孩子一生的命运。

    其次,家长要让孩子坚信自己的学业水平尚有相当大的提高余地。家长要耐心地跟孩子一起分析,经过总复习备考阶段,随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增强,每个孩子的学业水平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大幅度提升也是可能的、不乏先例的。我教过的学生中有这样一名男孩儿,他在八年级之前学业成绩一直平平,而一到九年级却后来居上、名列前茅,想拉都拉不住,当年中考升入九中统招,在九中也始终是年级尖子,前年高考升入哈工大。为什么同是坐在一个课堂里,经过总复习阶段,有的孩子学业水平提高幅度很大,而有的学生却没有明显长进呢?关键在于孩子自己,在总复习阶段必须要跟住老师不松劲,咬紧牙关坚持住。

    第三,家长要让孩子相信自己还有相当的潜力可以挖掘。孩子学业成绩提升的潜力到底藏在哪里?应该怎么个挖法?

从现在开始,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每次考试在老师讲评完了以后,一定要求孩子把各科试卷带回家。召开家庭会议,家长要耐心地跟孩子一起分析:把每一门课程的试卷都摆在桌子上,语、数、外、理、化,一门一门地“挖”。比如我们先看语文,翻开试卷,家长启发孩子谈谈哪些地方答得比较顺手?哪些地方不太顺手?问题出在哪?是“积累与应用”,还是“阅读”,亦或“写作”?丢分都丢在哪些题上?是什么原因?是因为自己掌握得不扎实、压根就不会、会却因马虎没得分,还是会却因时间分配不当没有时间答?那好,我们算一算本来应该拿到而没有拿到的有多少分?……这些“问题”不就是孩子学业成绩可以提升的“潜力”吗!

 

    第三点建议:帮助孩子“减压”。

    别以为孩子们的自制力有多强,别以为孩子们的意志力有多强。真正自制力、意志力较强的孩子没有几个,多数孩子的心都是用“玻璃”做的,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打得粉碎,再想复原那可就难了。因此,我们家长要对孩子关“心”倍至,这里的“心”是指心理,亦即要密切关注、呵护孩子的心理,尤其在总复习到考前这一关键时期,千万不要出偏差。

    就以我自己的孩子为例吧。我女儿是04年参加的中考。由于我和我爱人都是做教师的,心理学常识还是懂得一些的。在总复习备考的前一阶段,一切正常。但就在离中考还有不到20天的一次模拟考试后,女儿回到家里,妈妈问“考得怎么样?”女儿答“我感觉这次考得不太理想。”妈妈随口嘟嚷了一句“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能考得理想?”就这么一句,声音还不大,可就“惹”下大祸了。在随后的几天里,孩子是不吃不喝只是哭,更不用说学习了。还有几天就要中考了,你说耽误不耽误事!费了何止九牛二虎力?还好,我女儿最后跟头把式地总算渡过了中考这一关,升入附中统招。

    在余下60几天的时间里,孩子的神经就如一根正在上劲儿的发条,是越绷越紧。孩子的心理压力来自多方面:学校里天天加码,课业负担相当繁重;家长的期待、考试的受挫感、中考的恐惧感、竞争的紧迫感,等等,是内外交因,内外交困。

    过度焦虑是孩子心理压力过大最突出的表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保持适度焦虑可以促进学习成绩。如果某人因某事而焦虑,则表明此人对此事重视;如果是过度焦虑,则这种重视就不一般了,而是特别重视。孩子因学习而焦虑,表明孩子已经重视学习。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事情做过了头、做过了火,跟没有做到、没有达到是一样的。过度焦虑肯定要影响学业成绩,严重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对于报考重点高中的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我们家长需要千方百计地给他们减压。下面我就向家长们推介百战百胜的“老子兵法”——“老子对付小子的兵法”。

    第一种方法:单刀直入。我国清代画家和诗人郑板桥有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前一句意指行文绘画如同深秋的树木那样,去除繁杂的枝叶,以凸现脉络,突出主题。家长给孩子“减压”也不妨单刀直入:既然中考是必须参加、回避不了的,横也是参加,竖也是参加,为什么非得背上沉重的包袱不可呢?包袱谁爱背谁背去,反正我们不背!学习本身的压力已经够大了,为什么还要自加砝码,自添烦恼,自乱心志?这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庸人自扰之,傻瓜才如此!

    第二种方法:欲擒故纵。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那些因心理压力过大而想打“退堂鼓”的孩子。家长要耐心地跟孩子沟通:“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不一定非得考上重点高中不可,考不上也没有关系;但中考至关今后的发展,如果考得好一点,就攀上了一个较高的台阶,就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现在这个机会就摆在面前,何不试一试呢?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发展也要拚一拚、搏一搏,就是掉几斤肉也值得,权当减肥了,更何况经历了就是收获!

    第三种方法:声东击西。家长要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结果是过程的必然逻辑。过程做得越细、越实,结果越好,没有理由不好。因此,考前要努力把全身心都集中到总复习备考的过程上来,尽可能排解掉不良心绪,不要在“能不能考上、考不上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上分心,重点高中是踏踏实实学出来的,而不是胡思乱想想出来的,考只不过是履行一个仪式而已。如果在考前顾虑重重,不会有半点益处,只会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羁绊自己前进的步履。告诉孩子:只要尽力了,无论结果如何都可以无憾了。更何况:“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有家长问了,“我的孩子是什么盐也腌不透,你说怎么办?”我一位同事的女儿是去年参加的中考,也就在中考的前几天,孩子回到家里,把书包一扔,就象发了疯、着了魔似的,歇斯底里连喊带叫、摔东砸西,把衣服脱了个溜光满地乱跑,孩子的妈妈什么好话都说尽了,不管用;什么招都用了,不好使。最后孩子妈妈一屁股坐在地板上嚎淘大哭,这哭中有做家长的一肚子委屈,但更多的是做家长的一腔子无奈。妈妈这一哭怎么样?孩子好似刚从睡梦中惊醒,先是站在那半天一动不动、呆呆看着妈妈,可能是明白了发生的事情,便一下子抱住妈妈也跟着痛哭起来,一边哭还一边劝“妈妈我错了,妈妈我再也不气你了,妈妈我再也不让你操心了”。后来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孩子一进楼门,刚好从楼里窜出一只猫,表面上看是猫把孩子给吓着了,实际上是孩子心理压力过大的缘故。还真得感谢这只猫,正是这只猫使孩子的心理高压得以释放;还多亏了孩子妈妈委屈加无奈的这一哭,正是这一哭把孩子从沉迷状态唤醒,孩子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某省重点高中。这叫什么法子?我想了想,这是没有法子的法子,就叫“以情激情”吧!

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这个问题谁解决得好,能够轻装上阵,谁就能占得先机、赢在前头。

 

    第四点建议:帮助孩子克服“高原现象”。

    什么是“高原现象”呢?为数不少的孩子而且都是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一进入4月份的总复习阶段,突然有一个时刻,大脑就像跑了光的照相底片一样,立马一片空白;或者大脑恰似一潭死水浑浆浆的,明明涉及到的知识自己都会的,可一时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或者大脑宛若塞了一团乱麻,没了头绪,好象什么都不会了,眼睁睁看着一道道似曾相识的题,就是理不清思路、解不出来。孩子根本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子事情,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于是就特别紧张,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在课堂上解题答卷时浑身颤抖,大汗淋漓,大半天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一般的表现是心烦意乱,寝食难安,情绪低落,不知所措,就好比身处高原环境因空气缺氧而产生的高原反映,故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高原现象”。

    今后一段时间,家长要格外留心,一旦发现,就要及时做工作,以勉出现偏差而误事。“高原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是因为孩子学习不努力、不认真引起的吗?不是的。前面说了,出现“高原现象”的孩子都是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平时不学习、本来就什么都不会的孩子是不会出现“高原现象”的。

   “高原现象”的成因主要是:初中所学的课程有十数门,教材有几十本;16年中考文化课有5门,涉及30本教材。进入毕业总复习备考阶段,该学的课程都结束了,大量的、零散的知识在大脑中堆积如山,会相互干扰,如果平时欠梳理,就会产生“潜抑”作用,等到综合应用时知识的提取就会遇到困难;就像各种物品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座仓库里,甲物品压着乙物品,乙物品又压着丙物品……等到用的时候要想找到某件物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应该告诉孩子“高原现象”并不可怕,这是学习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克服高原现象的办法:一是平时把每个知识点都吃透、消化、理解了,这是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毕业总复习阶段单元复习的作用也就在于强化这个“前提”;二是经常性地进行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每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它在整个知识结构中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并且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相互联结在一起。

 

    第五点建议:帮助孩子制订计划。

    许多中考佼佼者,在谈起中考经验时,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得益于总复习备考阶段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

    每一所初中学校都制订了详尽的总复习计划,要求把具体的复习内容落实到具体的每一天。这里的计划指的是家庭计划,家长要耐心地跟孩子一起制订,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⑴要科学、合理。就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妥善安排在家的作息时间,包括起床、吃饭、就寝、学习,等等。每天晚上孩子回到家,稍事休息就应该能吃上饭,饭菜以清淡可口、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高能低热为好。吃完饭不要马上就去学习,因为此时机体代谢功能正忙于消化食物而无瑕他顾,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学习效率十分低下。饭后可以让孩子休息一会儿,或者听听轻音乐,或者陪孩子到户外散散步,顺便了解一下学习情况。一般地说,半个小时以后胃里的食物才逐渐转化为能量,脑细胞被激活,孩子就可以进入学习状态了。复习内容可以交叉安排,不同课程内容的交叉也可,同一门课程不同内容的交叉也行,能避免疲劳,这在心理学上也是一种“休息”。有的家长问学到几点合适?孩子的睡眠时间尽可能保证,这对养精蓄锐、提高效率至关重要,如果早上600起床,最好晚1100就寝,最迟不要超过1200。睡前热水烫脚,喝杯热杯,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⑵要跟学校的总体安排合拍,形成家校互补。比较忌讳另起炉灶,自行其事。比如孩子补课的安排问题,后边再谈。

    ⑶要有弹性,要视情况变化及时调整。计划制订出来既不能当摆设,那就失去了制订计划的意义;也不能当律条、机械地套用。

⑷计划不只是给孩子订的,也是给家长订的。家长除了督促孩子学习、做好后勤保障以外,还要尽可能地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学习环境以及和谐、安全的家庭气氛,平时喜欢看的电视剧、足球赛能不看就不要看了,社交活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了,商店能不逛就不逛了,客人来访能回绝就回绝了,特别提示:夫妻拌嘴、家庭冲突必须杜绝。不为别的,就为了孩子。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居家过日子过什么?过孩子。既然生了、养了,就必须对孩子负责。为了孩子,我们付出些,值!我们做了、做到了,将来也可以少留一些遗憾,少落下一些埋怨。     

 

    第六点建议:帮助孩子补“短”。

    报考省重点高中,5门文化课必须比较均衡,不能有明显的短腿,如果有一门课程严重短腿,其他几门课程再好,也拉不上来。前些年,我们区某校就出了这样一个小男孩儿,中考数、理、化、外语4门课程都是满点,大家说这样的孩子应该上哪所学校?三中?附中?可他的语文成绩只打了70分!一门课程就丢了50分,三中、附中肯定是上不去了,要多可惜有多可惜!

    一旦孩子文化课短腿怎么办?家长也不要乱了方寸,只要策略得当,孩子自身努力,经过总复习备考阶段一定能够见效。前面的例子足以说明,想通过用长项课程给短腿课程拉分的办法来升入省重点高中,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只学长项课程,放弃短腿课程,这种“扬长避短”或者“扬长弃短”的做法,同样不可取。我们发现,有的孩子把长项课程暂时放下,把精力都花在补短腿课程上了,心里想这门课程反正是长项,暂时放放也没关系。到头来是事与愿违,丢了西瓜拣芝麻,短腿课程没补上来,反倒把长项课程也给弄短了。

    正确的策略应当是:扬长补短。扬长补短,不是要用长项课程来补短腿课程,不是要靠长项课程来给短腿课程拉分,其真义是“长项更长,设法补短”,“短”补长一点是一点,补不上来也没有什么遗憾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要相信学校和老师,跟住学校和老师,问题尽可能在校内、课内解决。学校和老师都有固定、畅通的信息渠道;一些重要的考试信息,学校和老师都能够通过正常渠道在第一时间得到。过几天,市里就要分学科召开全体毕业班教师会议,公布“中考命题备忘录”,讲得非常细致,那些只会旁门左道的江湖骗子们是根本无法得到的。另外,跟住学校和老师,从时间到金钱,都是最省的;既然最了解孩子的是学校和老师,因此效果也应该是最好的。

    ⑵校外补课要慎重,不能有病乱投医。几乎所有想升学的孩子,包括在座的各位家长的孩子都在补课,没有几个闲着的。社会上不乏这样的江湖术士,打着“命题员”的旗号办班敛财、招摇撞骗。市教育局规定所有市级以上学科骨干教师都是“中考命题预备人员”,纳入“中考命题预备人员”库,每门课程有数百人至上千人不等;最后每门课程由微机随机自动生成正式“命题员”2名。你说谁是今年的“命题员”?谁也不知道,微机也不知道!

⑶关键时刻可以考虑“一对一”,单独教练。主要针对孩子的“短腿”课程,但老师必须知根知底且确实有经验、有水平,家长破费点儿银子倒在其次,孩子的时间耽误不起。

 

    第七点建议:帮助孩子整理复习资料。

    在总复习备考阶段,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所有的考试课程复习一遍,还要做大量的题,虽然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也避免不了孩子跳到题海里游泳;节奏变换非常之快,稍有迟疑、迟缓,就可能跟不上趟了。现在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普通较差,我们经常发现,上课时忘记带书的、带卷子的都有,老师一说把哪本书、哪张卷子拿出来,你就看吧,你就听吧,翻箱倒柜、唏里哗啦,跟鬼子进村别无二致。有的孩子所有的卷子都是耍单片儿,课上老师发下来的卷子,等下课铃一响,管它做完没做完就是随手一塞;等下次课老师讲卷子,再找可就难了,好不容易找到了,等老师讲完了又是随手一塞,这一塞以后恐怕连个影儿都甭想找到了。再看看孩子们的书桌,就象开杂货铺的。这能不影响学习效果吗?

家长要帮助孩子及时整理复习资料。整理资料能力是信息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家长可以到超市买些多用弹簧夹,帮助孩子分学科、按日期把做过的卷子夹在一起;还要督促孩子充分利用这些资料,每过一周或在每次考试之前必须从头到尾快速浏览一遍。

    第八点建议:帮助孩子建立“错题集”。

    在对历届中考状元、高考状元以及本校尖子生进行分析研究时发现,这些孩子似乎并不如人们想像的那样用功,但他们显然比一般的孩子学习更有效率: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备有一套“武林秘笈”——“错题集”。

    那么,这个“错题集”有何妙用呢?

    考试时失分就是因为解题出错,致错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而且错误的出现还呈现出重复性的特点,亦即有些错误本来已经纠正了,可过一段时间,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

    把平时作业、考卷中出现的错题整理成集即“错题集”。当把错题汇集在一起时,就很容易发现出错的规律性,便于找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使得学习重点突出、针对性更强,克服掉马虎毛病,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严谨的治学精神,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这项工作平时就应该做,但现在做也为时不晚,“亡羊补牢”吗。家长完全可以搭把手,帮助孩子把“错题集”建立起来,方法是分科把孩子解题答卷中的错题随时随地整理出来,对原题及错解复印粘贴,让孩子用彩笔把出错的地方醒目地标出来,留出空白附上正解,还可以对出错的原因进行简析,并标明出错的日期。家长还要督促孩子充分利用“错题集”,每过一周或在每次考试之前必须从头到尾逐题认真浏览一遍。

 

    第九点建议:帮助孩子“查缺补漏”。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查缺补漏已是总复习备考阶段的收尾环节了,通常是中考前的一个星期。按惯例,学校要把这一个星期的时间留给孩子们自己支配,名曰“自由复习”阶段。查缺补漏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攒什么都行,就是不能攒问题。现在的孩子学习韧劲普遍不足,一个问题抠了半天没有解决,就开始做自己的思想工作了,“做不出来就做不出来吧,反正考试的时候也不一定考”。结果呢?进了考场,翻开考卷一看可就傻了眼,那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考题!查缺补漏,一是“查缺”,即复习时存在的不足、不到位的地方;一是“补漏”,即复习时遗漏、关注不够的地方。在最后一周的时间里,总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彻底解决,否则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留下的可真就是教训外加遗憾了。       

    时间不多,问题不少,必须把每一天每一小时都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家长要耐心地跟孩子一起做好以下几件事:

    ⑴认真查找知识上的缺失。重点内容再溜一溜,知识掌握上的薄弱点再强化一下,欠火候的地方再加把干柴烧一烧。

    ⑵回归课本,通读教材。总复习备考阶段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孩子们大都把眼睛盯在各种题上,有的甚至根本不碰课本。其实“以本为本”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原则,谁去出题也脱离不了课本。孩子进考场之前,必须从头至尾通读一遍教材,就连边边角角也不要放过。这是经验之谈,是管用的。在座的许多家长在自己的学生时代可能有过这样的体会,进考场前看了一眼教材,正是自己平时所忽略的地方,恰好就出现在考卷中。

    ⑶复习错题和典型题。时间所剩无几,最后几天不宜再让孩子大块大块地做题了,家长要引导孩子对平时作业、练习、答卷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的习题和内容以及升学考试中的典型问题再着重过一遍。

    ⑷要抓住老师不放。平时都是老师抓学生,这最后几天正好颠倒过来,学生要抓老师,而且要抓住不放。平时孩子们能够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的实在不多,可在最后几天,解决不了的问题,最省时间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问老师。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有问题及时到学校去问老师,不要耽搁。我建议家长能亲自到学校拜会一下孩子的老师,跟老师约定好相关事宜,最后千万别忘了,一定要记下老师的电话号码,这样孩子有问题便可以随时通过电话向老师请教了。

    千言万语归结为一句话:在孩子走进考场之前,孩子心里有底,家长心里也要有底。

    我讲了一个多小时,如果对各位家长能有点滴启发,对孩子们提高中考成绩能有些许帮助,我就感到十分欣慰了!哪管能增长1分也是好的,可别小瞧了这1分,1分压千人, 1分可能就成了决定因素。

    以上,我给家长们提出了9点建议,还缺 1点就“十全十美”了,这“1点就是孩子们优异的中考成绩,就算是我对各位家长及孩子们的一份美好祝愿吧!